数智赋能建设“最美桥塔”
数智赋能建设“最美桥塔”(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张翀 通讯员 王婵
(资料图片)
长江之畔,龙潭长江大桥南塔上下游塔柱高耸入云,紧邻的两台塔吊长臂挥舞,配合着吊装需要稳步运转,材料运输车在便道上穿梭,工程机械发出阵阵轰鸣,现场一片繁忙景象。
龙潭长江大桥全线长约5000米,主跨1560米,以悬索桥梁方式跨越长江天堑。桥塔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塔座高4米,塔柱高237.5米。“建设最美桥塔”“打造新的桥品牌标杆”,这样的施工定位奠定了龙潭长江大桥高质量建设的总基调。为实现预定目标,项目部坚持“以设备促工艺、以工艺保质量、以质量提品质”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行施工标准化、工厂化、智能化、精细化。
百米高空的“移动工厂”
南塔施工场地毗邻长江大堤,高空作业使用传统桥塔施工技术难以在降低安全风险、提升施工效率、保障施工质量等方面有新突破,实现工厂化建造的一体化智能筑塔机就是南塔施工的“招牌”。
远远望去,筑塔机犹如给桥塔“穿”上一个“金刚罩”,将桥塔靠顶部密实地包裹起来。筑塔机总体高22.8米,平台宽2.8米,重约280吨,是全封闭的空间衍架结构,由四组架体连接成一个整体,再通过架体间的伸缩平台形成环形施工平台,共分为8层。
“乘坐施工电梯到达筑塔机入口层后,可以通过筑塔机内的爬梯到不同操作层,同时进行混凝土浇筑、模板施工、混凝土养护、塔柱修饰等各种作业。”项目总工高鑫林介绍,筑塔机基于移动式工厂的建设理念设计,具有钢筋部品调位、混凝土自动辅助布料及振捣、智能养护、轨架爬升自动倒换和智能控制、应急逃生等多项功能,实现了工厂化建造条件。
“真是小系统解决大问题。我们可以根据监控数据,随时决定是否开启养护系统。”高鑫林说,筑塔机自带养护功能,有效克服混凝土体积大、暴露面大、养护要求高的问题,避免因温差、湿度和风力等因素造成的混凝土开裂现象,提升超高桥塔建造品质。
钢筋加工的“流水车间”
为进一步给施工人员添上“安全锁”,使高空的事情在地面做,让危险的事情由机器做,项目部将钢筋绑扎、钢筋焊接、垫块安装、预埋件安装等大量高空作业转为地面作业。同时,项目部通过二航局自主研发的专用设备,和国内首创的柔性钢筋网片整体弧形弯折施工技术,使塔柱钢筋在加工场进行网片制作,再将弯折好的网片转运到现场,通过定制拼装胎架完成组拼,然后整体吊装,最后通过锥套完成上下节段钢筋连接。通过这种“分片预制、分节组装、整体安装”方式,最大化地将高空钢筋作业转入工厂化机械生产。
“我们塔柱上部结构施工需要一年多的时间,腾云驾雾绑扎钢筋,那每天都将是心悬在嗓子眼的日子,采用部品钢筋施工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南塔施工现场负责人袁小龙介绍,“一般每节段钢筋需要大约15名工人在百米高空中绑扎近4天才能完成,采用新工艺后,只需要1天就能完成锥套筒连接,大大减少高空作业人员数量和施工时间,这让大家着实安心了不少。”袁小龙说。
智慧工地的“最强大脑”
“存在人员未进行交底”“特种作业人员证件无效”“塔式起重机维保记录7天内超期,请及时处理”……设备部长邱琨登录系统后,提升建议和风险预警一一详细显示。
“管理人员根据系统提示,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人员教育、培训、取证和特种设备检查、维修保养等工作。”邱琨介绍,这主要得益于“平安守护系统”的有效应用。项目部应用“平安守护”安全工程管控系统,建立“一人一档”“一机一档”,通过实时监控、异常预警,推进安全管控关口前移。
同时,项目部积极应用混凝土数字化云工厂系统,开展混凝土智能施工,覆盖包括混凝土生产、运输、浇筑全过程。有效输入混凝土浇筑部位,就能准确掌握应该浇筑的混凝土标号、配合比、浇筑方量等信息,并能实时跟踪从浇筑令开具到混凝土生产、出站、运输、浇筑的全过程,实现混凝土施工相关部门的信息互通共享,打破信息传递壁垒,提高施工质量和工作效率。而且通过信息采集和数据分析,可实现原材料全跟踪,原材料厂商智能推荐及生产管控升级。
标签:
- 01 班组天地丨如果班组是一支足球队……
- 02 天天看热讯:内蒙古锡林浩特铁路民警帮助大学生找回错拿行李
- 03 环球热门:工视频丨看似简单的点球 原来有这么多规矩
- 04 “夜深知雪重 时闻折竹声”今日11时46分迎“大雪”节气
- 05 天天动态:焦点访谈:科技成果 落地生“金”
- 06 对新冠患者分层救治 一般患者可在家观察治疗
- 07 【环球聚看点】面积1200平方米、可塞进家用冰箱……揭秘神舟飞船的巨型降落伞
- 08 环球即时:一年来,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取得丰硕成果
- 09 全球热消息:工人日报e网评丨为烈士画像,微公益也能汇聚成灿烂星河
- 010 天天要闻:体视界•追球丨C罗替补刷新多项世界杯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