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注 > > 正文

观速讯丨新春走基层·一线蹲点影像|鏖战张家河

2023-02-04 06:24:43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新春走基层·一线蹲点影像】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刘金梦 摄影报道


(资料图片)

淮河,在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奔流不息,浸润着两岸土地,使得整个淮河流域气候温润、水土丰沃。同时,它的肆意泛滥又让两岸百姓饱受侵扰。“淮河安澜”是古往今来华夏儿女的期盼,而在这背后,凝结着一代又一代水利人的汗水和付出。

2022年7月30日,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开工建设,这是国家2022年重点推进的重大水利项目之一,计划工期约7年,总投资438亿元。建成后,将进一步扩大淮河洪水出路,使洪泽湖防洪标准从100年一遇提高至300年一遇。

位于张家河与淮河入海水道北堤交汇处的张家河闸站改造工程是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盐城段先导工程。近日,《工人日报》记者前往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张家河闸站,蹲点采访近一周,记录下工人们在春节期间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

2月3日清晨,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张家河闸站。

2月2日下午,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张家河闸站施工现场,工人正在搭设脚手架。

2月2日下午,张家河闸站,工人们在脚手架上作业。

2月2日上午,张家河闸站,工人们正在破桩头。

1月31日,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河道上,工人们正在清理垃圾。

1月31日,淮河入海水道二期2022年度河道工程挖掘现场。

1月31日晚,张家河闸站工程监理和安全例会。

1月31日晚饭后,一名工人正在给自己的上工情况做记录。

1月30日下午,张家河闸站站身进水流道2.5平台钢筋绑扎施工现场。

1月30日晚,工人们下班后在宿舍吃饭聊天。

正月初十的张家河闸站,还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儿,每个工人宿舍门上都贴着崭新的福字,食堂前挂着一排排风干的腊肠和腊肉。

虽然家就住在离闸站4公里的地方,但因工期紧张,即将60岁的刘兆月和20多名工友留在了工地过年。

自幼在淮河边长大的刘兆月对于眼前的这条大河有着复杂的情感。

淮河入海水道一期工程还没实施时,一到汛期,刘兆月就常看到河水漫出河堤淹没了周围的农田、住家。让他印象深刻的是1983的那场洪水,“我当时还在当村干部,和几位党员十几天没回家,就在大堤上巡逻、排涝。”这次能在家门口参与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张家河闸站工程的建设,刘兆月说:“能为家乡作贡献,我心里很有滋味。”

江苏处于淮河流域下游,区域内突发性、极端性暴雨多,洪涝问题交织。而彻底打通淮河入海水道,破解尾闾不畅的痛点,就成为了我国一代代水利人接续奋斗的目标。

曾全程参与淮河入海水道一期工程建设的仓基俊是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盐城段建管中心主任。“1998年,因为多个江河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水,这一年对于水利人来说是一个永远不会忘记的年份。”仓基俊说。也是在那一年的10月,淮河入海水道一期工程开始试挖。2003年6月,这条投资40多亿元的入海水道主体工程完工,仅6天后就紧急投入启用,连续泄洪33天,避免了洪泽湖周边滞洪区30万人大转移。那时的仓基俊只有30多岁。如今25年过去了,即将退休的仓基俊从“小仓”变成了“老仓”,“保淮河安澜的担子也将落在年轻人肩上了”。

仓基俊所说的“年轻人”,是盐城市水利局抽调技术骨干、名校优生组建的管理团队。郑逸群就是其中之一。2021年,郑逸群从浙江大学水利工程专业硕士毕业,通过名校优生人才引进进入盐城市水利局工作。2022年9月,郑逸群来到张家河闸站负责安全建管工作,日常主要是去工地上巡查,查找安全隐患。为了提高效率、能实时掌握工地现场情况,他会用无人机进行巡逻。“我要做的就是保障工地安全、保障这里每一位工人的安全,让张家河闸站这个先导工程可以顺利完工,成为淮河入海水道二期的标杆工程。” 郑逸群站在工地旁,眼神坚定。

【蹲点手记】

劳动的手让“淮河安澜”

一天晚上,我去工人宿舍与他们聊天,看到几位工人正拿着纸笔记录着什么。他们热情地拿给我看,原是记着各自来这工地后的上工情况。与白纸对比明显的是他们乌黑的手,手上满是茧子、裂口,已经粗糙似树皮。我明白就是这样的一双双手,挖出了眼前这绵延100多公里的淮河入海水道,让积蓄的洪水奔涌入海,保住了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还在正月,年还没算过完,张家河闸站工地现场已经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这里离海边不远,空气湿冷,空旷的工地早晚温差很大,呼啸寒风伴随着机器作业轰鸣,工人们都裹得严严实实。为了赶工期,今年过年很多工人牺牲了回乡的机会,在本该团圆的日子,昼夜奋战在工地上。

每一个工程的建成都离不开成千上万劳动者的辛苦付出。我们往往感慨于重大工程的雄伟壮阔,却鲜少关注这背后的劳动人民在尘沙漫天的工地上不畏严寒酷暑、夜以继日的工作。

每到过年,总有这样一群人因肩上的责任与使命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正是这义无反顾、平凡无私的坚守,才换来了家园的平安、百姓的团圆。我也是吃着淮河水长大的,我的家乡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我想,正是这些劳动者让淮河两岸的万家灯火更加璀璨。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