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注 > > 正文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 激励更多劳动者走技术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2023-03-02 07:20:26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资料图)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郝赫

这段时间,全国政协委员、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的数控加工工艺师刘争,正以教练和专家的身份,忙着为院里“技能月”比赛的参赛职工选手指导和培训。在这样以赛促训为目的的比赛中,选手要根据图纸完成零部件模型的制作。而这一过程,也是刘争从事了18年本职工作的缩影——将火箭上的一个个零件按照图纸加工成实物,并且让这些实物在加工中尽可能地减少人为操作,提高数控机床效率,让加工的质量更高,精度更稳定。

2001年,刘争以北京市大兴区理科状元的身份考上了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和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后,他毫不犹豫地投入到航天制造生产一线。“我始终记得一句话,是求学时柳百成院士在一次课堂上说的,要以振兴中国制造业为己任。”

这句话就像照亮刘争人生前进道路的一道光,2005年进入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至今,刘争一直坚守在一线。从最初对各种大型数控加工设备、许多工艺和系统的陌生,到不断学习、探索、创新。18年来,刘争逐步成长为数控加工工艺技术的带头人,攻克了多个制约重点型号研制的工艺难题,开发了国内领先的角铣头五轴联动加工等多项关键技术,为载人航天、北斗导航、探月工程等航天重大工程研制任务作出了突出贡献。

刘争所在的航空航天制造业是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处于先进装备制造业最高端,代表着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未来航天的发展需求会是跨越式的。我们如何去更好地契合需求,为‘加快建设’做好充足的准备,运载能力、发动机推力、飞行器再入精度及航天装备大规模制造能力等方面还有差距。”在准备今年全国两会的提案时,刘争和周围的同事集思广益,结合已有的调研,计划提出有关在航天先进制造领域布局全国重点实验室的提案。

他认为,航天制造领域未来的研发创新需要以航天制造龙头企业为核心组建全国重点实验室,强强联合,重点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全方位支撑航天装备发展。

在这一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人才支撑。长年扎根生产一线,刘争对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有着更切实的体会。“在智能制造生产线上,缺少具备编程、调试等多种能力于一身的综合性技术技能人才。尤其如今智能制造行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从业要求不断提高,高技能人才的缺口较大。”刘争说。

刘争认为,快速发展的智能制造行业,未来将需要更多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较高的技术技能水平和专业素养、丰富的实践经验的综合性、跨专业人才。建议构建智能制造工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健全评价标准,通过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多渠道拓宽职业发展空间,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术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圆梦的希望与力量

采访手记

刘争扎根一线的这些年,也是航天制造领域工艺水平快速提高的时期。制造工艺水平的精进和提效,在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效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刘争是这段重要历史时期的亲历者。

刘争取得了不少荣誉和成绩: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金奖、国防企业管理创新一等奖、中国航天基金奖,团队申报专利30多项……但他并未在采访中提及这些。能让刘争打开“话匣子”的,还是他数年如一日热爱的航天事业。

从载人航天取得重大进展到探月探火圆满完成,从北斗全球组网部署到空间站“天和”遨游太空,我国航天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既有老一辈航天人的努力,也有刘争这一代的青年航天人不断探索创新,孜孜追求。未来要走的路还有很长,一代代航天人的执着坚守,是我们圆梦太空的希望与力量。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