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快播:工视评丨“5分钟看电影”侵权难题,如何解?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年来,各大短视频平台上刮起了一阵“搬运”热潮,在部分账号、主播的主页上,带你“五分钟看完一部电影”、经典影视剧“一号打尽”等短视频标题噱头十足,吸引了不少网友关注。他们往往打着“合理引用”“重新诠释”等旗号,将未经授权的影视剧直接“拿来主义”用于流量变现,使得短视频平台成为了互联网知识产权侵权的高发地带。
针对这类问题,许多短视频平台都设立了侵权投诉窗口,但这种简单的“通知-删除”非常具有局限性。而且,如今的短视频平台已经实现了可以通过算法对内容进行一定控制,如果忽视了侵权风险,一旦将侵权短视频进行推流,那么平台岂不是成为了侵权者的“帮凶”?
因此,在侵权问题的治理上,平台还需强化主体责任与义务,建立过滤机制,利用技术手段对侵权行为进行事先预防。但值得注意的是《著作权法》中规定:“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也就是说,如果不是简单的切条、搬运,而是在原作品基础上注入自己思想的二次创作,就不能轻率地给他们贴上“侵权”的标签。
从长远来看,加强影视版权保护确有必要,不过这还远远不够。因为影视剧和“二创”短视频并非“水火不容”,虽然二者在用户和流量上有一定程度的互斥,但在渠道和形式上是可以互补的。一些影视剪辑号可以通过剧情爆点集萃增添内容热度,进而为影视剧起到宣传与引流的效果。可见,这类产品是有市场需求的,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得到有效授权。
鉴于此,探索出一个让影视权利人、短视频平台和内容创作者三方共赢的合作方式,才是解决矛盾与问题的根本之道。例如,短视频平台可以主动向影视剧方购买版权,以供短视频创作者合理合法地进行二次创作;也可以在新剧宣传推广过程中,与长视频平台达成长期战略合作。
除此之外,对于部分短视频创作者而言,则需要明白的是,依靠做“搬运生意”不是长久之计,扎扎实实地创作才是硬道理。
标签:
- 01 环球要闻:豪华MPV标杆之作?来“侃”传祺M8宗师
- 02 全球报道:工资明细表助员工“找回”劳动关系
- 03 今日视点:法问|错过通知未复工,单位能以旷工为由开除我吗
- 04 天天热推荐:大众调整国内销量目标,是合资车企在新能源时代落败的缩影?
- 05 环球速看:纯电产品可靠性才36分,“没时间解决质量问题”是借口吗?
- 06 当前快讯:电动/燃油齐上阵!别克即将推出两款全新SUV!
- 07 售25.98万元起,上汽大通MAXUS领地正式上市
- 08 环球百事通!延续品牌热卖基因?试驾全新一代雷克萨斯RX 350h
- 09 工视频丨2分钟带你了解世界杯举办地——卡塔尔
- 010 环球新资讯:图说丨以暴制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