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注 > > 正文

世界今热点:再出发,转型中的暖心故事⑥丨用改变脚步方向的坚持,为未来投票

2022-11-30 06:04:27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再出发,转型中的暖心故事⑥】


【资料图】

用改变脚步方向的坚持,为未来投票(主题)

通讯员 章奇斌 朱金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邹倜然

阅读提示

随着科技的广泛应用,电力新业态扑面而来,一家供电公司有三分之一的员工要离开熟悉的岗位。“先要转变员工思想观念,让大家认清发展形势,还要制定系统科学的实施方案”。企业从思想到技能培训,帮助员工重新找准自己的定位,实现了职场的转型升级。

戚晓国曾经是一名抄表员,以往每月1日至15日,无论风吹雨打他都奔走在抄表路上。现在,随着“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广泛应用,他离开了自己熟悉的抄表小路,转身成了一名客户经理。采访时,他自豪地说:“我现在负责60个台区的0.4千伏低压客户服务、电费回收、用电检查,还负责台区线损治理、用电信息采集、高低压线路检修等工作。我能做这么多的事,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如今,随着科技的广泛应用,电力新业态扑面而来,和戚晓国一样,国网浙江省诸暨市供电公司已有三分之一的员工离开熟悉的岗位,重新找准自己的定位,实现了职场的转型升级。

技能练兵让戚晓国“浴火重生”

由抄表员的单一“抄核收”到“全科医生”的客户经理,戚晓国经历这种变化源于2013年国网诸暨市供电公司完成智能电表和低压集抄全覆盖。这一年,公司的169名抄表员全部面临转岗。

“抄表不用人,我要失业了吗?”转岗之初,45岁的戚晓国第一个不乐意。文化低、不会使用电脑的他认为“抄表不用人”就是要砸他的饭碗。不仅是戚晓国,别的抄表员也有类似想法。

“先要转变员工思想观念,让大家认清发展形势,还要制定系统科学的实施方案……”公司管理层认为,运用新设备、新技术需要新观念配套,转岗中遇到困难在所难免,要先“把准脉”,再“对症下药”。据此,公司全面启动生产人员技能测试“人人过关”工程,对包括169名抄表员在内的384名农网配电和农网营销岗位人员,进行为期半年的技能练兵。在教培实训基地,白天开展营销系统应用、采集系统维护、台区线损管理、装表接电等技术轮训,晚上又集中对戚晓国等“电脑小白”补课。

“公司花大力气给我们培训,不就是为了让我们继续好好干?”在单位的激励下,那段时间,戚晓国在教培实训基地从基础做起。有时为了弄清楚一个问题,他拿着资料,彻夜琢磨研究,那股子“牛劲”被激发,他说“不信自己不如人”。

“现在,我理论基础和实操技能都有了明显提高,在新岗位上工作起来也得心应手。”成长道路是痛苦的,蜕变过程充满艰辛,但转型的成功则让他们满怀喜悦。

李冬军从转岗报告会上重拾信心

“不要小看我这个司机,我现在可是公司综合能源岗位的专家,大家有什么问题都会向我请教。”80后李冬军入职时是一名专职驾驶员。随着岗位的整合,专职驾驶员都被分流到了业务生产班组,李冬军也转岗开始从事综合能源工作。

一开始走上新岗位,面对电能替代、综合能源等业务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李冬军极不适应,有了打退堂鼓的想法。

“我这么年轻,有啥学不会的?”“自己连基本业务都吃不透,如何能干好工作?”“只有主动上前,才有更多机会!”此时,公司召开转岗员工报告会,转岗成功的兄弟们登台讲述自己的心路历程。这些来自身边的真实案例、朴素话语,让李冬军内心豁然开朗。

认清“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道理,李冬军和此次转岗的工友们摆正心态,加入公司组织的业务培训班。仅两个月时间,工作笔记就写满厚厚3大本,他终于从一个门外汉一跃成为当下公司急需的光伏项目客户经理。他的转型案例,还进入了国家电网培训课程。

如今,利用屋顶光伏“向天借电”成为很多企业的选择。今年,浙江皓敏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入驻诸暨市次坞镇工业园区。了解到企业负责人对屋顶光伏知之甚少,李冬军“一对一”为其提供技术咨询等服务,最终这家企业成功引入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年发电量达80万千瓦时,按每度优惠0.3元折算,一年为企业创造出了24万元的利润。

从一名驾驶员到综合能源客户经理,成为“追逐风潮”的急需人才、专业性技术顾问,在5年阵痛的背后,李冬军们让大家伙儿看到了什么是信心的注入,什么是信念的支撑。

科学的培养机制助力更多人实现转型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引领下,该公司推进“运检一体化”管理模式,提升生产管理质效。随着生产体系优化,业务结构调整,杨宇永也从运维技术专职人员转型为浣纱集控站运检班副班长。

“原先只需专注运维技术,现在搞运检一体化,既要负责设备运维,也要掌握故障检修技术;既要做好自己,也要全盘考虑班组,各种压力扑面而来。但转型升级是趋势,只要思想不滑坡,这件事就一定能做好!”杨宇永坦言,“运检一体化”刚开始实施时,从未接触过的检修和管理工作让他无从下手。

“公司科学的培养机制,让我们能接受系统全面的培训,短时间内做到快速上手。”说起这点,杨宇永由衷感谢。

公司通过“送出去”“请进来”,一方面分批次选派员工到省市公司专业岗位挂岗学习,另一方面,邀请省、市公司技术专家、劳模结合大修工程现场指导;结合全业务轮岗机制、“育苗计划”、师徒联动机制,加快“一岗多能”人才队伍建设;设立薪酬激励机制,细化绩效奖金和特岗津贴发放评分细则,每一项业绩、每一点细节都折算成分数,激发起员工干事创业的斗志。同时,他们建立传帮带机制,师徒协作、新老员工相互指导,实现两者实践经验与前沿理论知识的优势互补。

系统性的培训、专业性的指导、实战化的演练、科学化的激励、长久的钻研和坚持,让杨宇永和转岗工友熟练掌握了110千伏及以下一次设备的运维和检修技能,熟悉了新型无人机、巡检机器人、智能运检管控平台等新设备、新系统的使用……从八成经验和技能用不上的“小白”,到成为如今各方面专精、班组员工口中的专家。

采访中记者感到,对于身处转型坐标体系中每个人的发展来说,可能都要经过一段时间无法入眠的苦苦鏖战,也可能要复述无数遍同一套学习方法……无论是哪一种,这些转岗员工都用改变自己脚步方向的坚持、转变职场生涯轨迹的努力,为自己和企业的未来投了票。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